如今,开车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几乎每个拿到驾照的人谈起自己的学车史都是“一把辛酸泪”,除了学车费用上涨、考试越来越难外,让难以的是驾校教练的服务质量不高,在运管局每年接到的驾校投诉案件中,“教练素质差、不负责、变相收费”等屡见不鲜。
交钱学车反
市民李女士回忆她的学车经历,依然很,“‘你怎么这么笨?这种水平还来学什么车?’这样说话的教练还算客气!有的教练一上来就让你挂挡、操作,我明明是初学者,连汽车构造都没摸清,还要被教练,真是有言。”
家住市南区湛山附近的刘女士于2011年1月份在李沧区某驾校教练处报名学车,她本应该能在今年年底之前拿到驾照。然而从报名至今,尽管每月都有考试,但刘女士的教练却以其技术不熟练为由迟迟不肯为其报名,眼看只有不到三个月报名费就要过期,情急之下刘女士向驾校负责人提出更换教练,但却屡遭。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教练则认为:刘女士“学车慢,态度差,技术不熟练”。经过多方协调,刘女士的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但谈起自己的,仍然心有余悸,“当初图省事,没去驾校,直接通过教练报了名,没有想到后来惹出了这么多事。”原来刘女士的教练是驾校中遭吐槽最多的“挂靠教练”。
像李女士、刘女士的这种经历,很多学车者都曾有过,市民王先生说:交钱学车,而且学费不低,本应享受良好服务。学得不好,几句是可以理解的,但骂人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驾校教练为何敢“飙”?
记者采访各方面人士,发现驾校教练之所以长期存在服务质量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其一,入行门槛低,教练素质参差不一
根据《道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无论是理论教练员还是操作教练员,“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具有2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并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或者高中以上学历”是这一行业的基本要求。而记者在浏览青岛数十家驾校的招聘广告时注意到,除了“教练资格证和驾照”是硬性要求外,仅有三家驾校在学历一栏注明“初中、中专学历以上”的字眼,而其余驾校基本不在学历上设置。
“教练之前干什么的都有,有的是跑运输的,还有的是跑业务的,不好说,不过干这一行的一般都是在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学历不太高,说话方面也不太注意。”一家驾校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
其二:行业规范治“硬”难治“软”
记者从万通、恒丰、君达等在内的多家岛城知名驾校了解到,驾校内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教练投诉事件。但对教练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
恒丰驾校的负责人说,“虽然驾校可以采取罚款等措施来尽量遏制教练的吃拿卡要现象,但对于教练的授课态度、说话轻重,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无法一刀切,也无法设定统一的行为规范。”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