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车趣闻
  • 一个 五个教练 室内场地学车 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学车趣闻
  •   当别人在大太阳下挥汗如雨苦练倒车、移库之时,这里的却在室内停车场完成了同样的训练。

      “姑娘,你为什么不出去玩,因为我在学车;为什么你这么黑,因为我在学车;为什么你穿得像个大婶,都说了我在学车。”

      微博上最近转发率挺高的一个段子,博人一笑之余,也确实道出了学车族的不易,特别是在这种最高气温频频创新高的日子里。

      网友樱子也奋战在学车第一线,只不过场地在室内。

      这还不是重点。令她迫不及待想跟我们来说说的是,目前为止已出现三位不同的教练教过她。

      学车的普通模式,一位教练同时带数个。数名教练教同一个的,倒还是头一回听说。

      停车楼里练倒桩

      樱子所说的室内练车场地,就在杭州城北某公交车终点站旁的停车楼内。周遭绿树掩映,看上去挺阴凉。

      大楼的其他几层仍做公共停车之用,第四层就是驾校的训练场,地上划着标准的框框。

      傍晚5点半左右,们陆续到位,十余辆教练车各自启动,按照指定线,前进、倒退、转弯,全场忙碌。

      “这里主要用来练倒桩,其他项目都要去驾校内的场地,露天的。”教学小团队之一的吕教练,曾经是一名的哥,还因为拾金不昧上过和。“这个季节,工作日晚5点到9点,双休日白天晚上都能练。来的大多是上班族。”

      一个五个人教

      小团队的组建尝试始于去年。目前有五名教练加入,都有明确分工。

      一人负责入门级训练,像学习打方向盘、踩离合器、直线前进倒车等。科目二(场考)和科目三(考),各有一人负责教学。还有两人专职考试,包括考前集训、熟悉考场等,还会在其他教练教学时旁观,“多一双眼睛看练车时出现的毛病”。

      所以,一个从报名到考出驾照,通常会在不同阶段接触到五位教练。

      “场地、上、考场,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优势,集中教一方面,这叫术业有专攻。”吕教练讲得有板有眼。

      场地内项目是他所擅长的,而五人中的头头方教练主攻上跑,有时也带考试。反映在他俩的肤色上,吕教练要比方教练黝黑得多。

      有人担心学晕了

      “不同的教练,不同的车子,不晕啊?”

      当前张教练友情帮小团队在本地网络论坛吆喝时,网友wanlei发问,并表示不太能接受。“教练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说法不同时,应该听谁的?”

      汽车周刊也随机找了50位网友。

      问:愿不愿意多位教练教你开车?

      其中,20人觉得这种模式够新鲜,有兴趣体验;还有18人明确:一人教到底更好;剩下的,都说无所谓,只要考试能过就成。

      多人教学的网友,最大的顾虑与wanlei一样:不同的教练,各异的风格和教学方法,适应起来会不会有困难?

      “大家统一方法啊。必须的。”吕教练说,如果团队教学还各用各的法子,“那还了得”。

      对于分阶段更换教练,已身处其中的樱子和闺蜜佳佳呵呵了一下:“好像暂时没有发现教练们有不同的教法。风格嘛,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还行。”

      教练说这叫资源整合

      其实,在杭城,组队教学的可不止吕教练他们五人。

      网友“不说了吧”在接受随机问卷时透露,自己有一位朋友也是驾校教练,跟其他三位要好的同事从今年开始组成小队,合作教学。

      这种模式下,每一辆教练车每月的四个考试名额通常也拿出来共享。

      “二十个考试名额,团队里的所有机会均等,谁够格考了,谁就上。”吕教练和方教练用八个字来形容:资源整合、优化配置。

      “再举个例子。假设某个月,我的四个场考名额,通过率只有一半。那么,下次考,我可能只有两名可以参加,浪费两个名额。”

      吕教练说,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不管场考还是考,差不多每次都是一辆车坐满。一车带过去,毫不浪费。”尤其是今年10月以后,考和场考将统一在更远的场口新区塘东畈新驾考服务中心进行,教练们更愿意满车跑一趟。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