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车趣闻
  • 你知道龙虾的趣闻吗??学车趣闻
  •   来到南京才知道南京人如此爱吃龙虾!我把所见所闻三件趣事说来大家听。

      一 龙虾钓人。一家三口到饭店吃饭,服务员推荐龙虾,一家人也非常愿意吃那玩意儿,可为了省钱没舍得点龙虾。服务员记在了心里。他们要了三菜一汤,吃得也不错。埋单之前,服务员端来六只龙虾,说是老板送的,一家人很高兴,三下五除二,马上就吃完了。可不曾想,这一吃竟勾起了馋虫,索性要了一盆,彻底解馋。吃完一算,80元!比那三菜一汤还贵。呵呵。

      二 每天吃掉十汽车。南京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吃龙虾。外地客人去了,龙虾也是招待的佳肴。所以,龙虾的消耗量相当的大。据说,南京每天要吃掉一百多吨龙虾,载重十吨的汽车要装十汽车。

      三 吃龙虾有歌谣。南京人吃龙虾很讲究,严格按程序。先象钳子一样的爪子,然后掰开大大的头部,里面会有金的籽儿,用嘴裹了,这时,洁白的虾肉出来,但还不能一口吃了。要找到一根黑色的线状的东西,(据说说龙虾的肠子)把它拿掉,再把剩下不多的龙虾尾部的硬壳去掉,一块鲜美的虾肉就可以进口了。幽默的南京人把这个过程编成了歌谣:

      轻轻握住那小手,

      慢慢掀起红盖头,

      凑上温柔裹一口。

      仔细除掉黑腰带,

      大胆退去红裤头,

      馋的口水顺嘴流。

      嘿嘿!去吃吧!

      高烧中期待龙虾

      我们都知道向东的旅途将是美丽的,就像我们已经走过的。雪鸥的愿望是天气好转多拍些片子,我和小妹则多一层口福之欲:龙虾。

      还是春节向南美运车时,我们回和家人团聚过年。在维港附近的一条食肆街上,有家海鲜餐馆打出了巨大的龙虾广告:“一生一次,888,阿拉斯加大龙虾。”于是去阿拉斯加吃龙虾就成了我们旅途上经常念叨的一个话题,每每提起,都能振奋军心。

      及至到了阿拉斯加,我们才知道那里根本不产龙虾!一个888元港币的谎言,足足让我们期待了半年多。水产柜台的先生告诉我们,那些活龙虾,都是从东部的NewBrunswick和NovoScotia两省运来的。

      美丽的风景不断从窗外掠过,我们终于来到了大西洋之滨。

      “世界龙虾之都。”小妹眼尖,早看见了边的大广告。于是从高速公上下来,奔向城里。这是NewBrunswick省的Shediac小镇。

      小镇有着北欧渔港的美好安详,更美好的是,龙虾有售!

      20-30厘米长的活龙虾,售价每磅8.99加元,和市场上大些的基围虾价格相近。老板娘教我们在保温箱中放一层龙虾撒一层冰,可以延长龙虾的存活时间。这种方法果然有效,当晚到达哈利法克斯后,6只龙虾还都能张牙舞爪。

      龙虾带来的兴奋劲儿不能高烧。我靠在床上,龙虾由小妹主理。白灼12-15分钟,蘸料是意大利Modena甜醋拌蒜泥,外加少许美极酱油。龙虾是发物,雪鸥和小妹都劝我到病好再吃。我哪里肯依,只以1只龙虾为限。

      逃跑的龙虾

      有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晚上,他买了二斤龙虾,放在厨房的一个盆子里。第二天一大早他起来准备煮吃它们,去厨房一看,满地的龙虾在跑。它们一个不剩地从盆子里跑了出来。

      他很奇怪,因为那盆子的高度足以龙虾们跳出去。

      他决定先不杀它们。他要看它们是如何逃跑的。

      这天夜里,他蹲在离盆子不远的地方,观察着龙虾们的动静。

      起初,那些龙虾一个个地都在蹦,但它们跳的高度显然不及盆高的一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仍然没有一只虾成功。

      他有些疲倦了,站起来想去睡。这时的龙虾似乎都已无力挣扎,它们围拢成一团,其中有三个已上下重叠起来,各爬在下边那一个的背上。

      龙虾们要睡了,或者要过它们的夜生活了,他不该它们才是,他想。

      他刚要转身走,突然,奇迹发生了。有一只虾站在另外两只的背上,开始向那三个叠起来的最后一个身上爬。那最上的一个已伸出双钳来拉它。这个动作很,但最终这只虾爬了上去,成了整盆虾中站得最高的一个。

      接下来,又有一只虾爬上了这只虾的背,又成了新的最高点……

      第一只虾出盆了,但它没有脱离其它的虾,它的双钳死死地扣住了一只虾的大钳。它在用力向外拉后边的那些。

      它们都是死死地拉住对方,这一推一拉终于使第一只虾落了地。就像一列火车,它们徐徐向外爬去。两个钟点之后,所有的虾已在地上爬起来,它们开始寻找新的出。

      故事讲完了,我们都为这些聪明的龙虾欢呼。

      其实,龙虾凭借的只是最原始最低级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只是的本能。

      可是,那第一只出盆的龙虾为何不放弃那些后边的累赘呢?它们又为何没有抛弃最后的一只或几只呢?

      思考方向:虽然是在说龙虾,可仅仅是在说龙虾吗?它们身上的团队不正是我们所一直提倡的吗?第一只出盆的虾没有放弃后边的累赘,这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诚信吗?他们为达目标的执著不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吗?还有那困境下的探索,提倡创新的现代社会更是不可或缺的!看来,我们需要向它们学的还真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