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曹小壮与夏菊定、丁松苗并没有血缘和亲情关系,她也不是他们的保姆。曹小壮仅仅是借宿在他们家的房客。但如今,这位46岁的女人已成为这对下去的支撑力量,近4年来,曹小壮像自家人一样照顾着他们。
下午1点,在食堂里给学生打完饭,洗完餐具后,曹小壮便急匆匆地骑上电动车往数公里外的“家”赶。在那个“家”里,有81岁的老人夏菊定和老人55岁的瘫痪儿子丁松苗等着她照顾。
不过,曹小壮与夏菊定、丁松苗并没有血缘和亲情关系,她也不是他们的保姆。曹小壮仅仅是借宿在他们家的房客。但如今,这位46岁的女人已成为这对下去的支撑力量,近4年来,曹小壮像自家人一样照顾着他们。
曹小壮是浙江省金华市人。5年前,她婚变,独自带着13岁的儿子来到上虞市崧厦镇打工。曹小壮通过朋友认识了丁松苗,委托他帮忙找户合适的人家。刚到陌生的地方,曹小壮和儿子无处落脚。丁松苗看到自己短时间内也无法帮她找到意中人,便让他们先住进了自家的阁楼。热心的丁松苗还帮助曹小壮的儿子联系公办中学,解决了上学问题。然而,就在曹家充满希望地等待丁松苗为他们找寻依靠的时候,丁松苗了车祸,从此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曹小壮再次陷入了困境,是走还是留?
“当时邻居们都觉得我还年轻,劝我不要耗在这里。但我儿子说,在我们走投无的时候丁家帮助过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抛弃他们。”曹小壮说,一番挣扎后,她决定留下来照顾他们。
如今,曹小壮的生活都围绕着这对:早上6点前起床,给四口人做早饭;接着洗一大盆衣服;在给丁松苗喂好早饭后,她奔向菜场,把中午饭给做好;然后她骑车去数公里之外的崧厦镇中学做钟点工;下午和晚上,为了能多赚点钱,她买了台缝纫机,在家里给当地的制伞企业缝伞套。靠着打零工,曹小壮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但几乎都补贴给了家里的生活。“多亏了小壮,不然我们活都活不下去。”夏菊定对曹小壮充满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