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台
发布会主持人人民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显鹏: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9月底开始,省新闻办组织了“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是此次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主要是请省交通厅介绍我省“十一五”以来交通事业发展情况。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有:省交通厅副厅长李伟同志、省交通厅综合规划处处长曲向进同志、省交通厅公管理局副局长王振宇同志、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副局长于德水同志、省交通厅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刘戈同志。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按照惯例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请李伟副厅长介绍相关情况,然后是记者提问。下面,请李伟副厅长介绍相关情况。 [2012-10-11 10:02]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振兴战略以来,在省委、省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交通工作紧紧围绕为东北老工业振兴服务,为我省实施“三大战略”服务,为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辽宁深化和对外服务,为辽宁人民谋福祉服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交通事业登台阶、上水平。全省网功能更趋完善,港口吞吐能力快速增加,百姓出行更加便捷,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我省交通的改善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省现已形成以沿海港口为窗口,高速公为主要骨架,干线公为重要连接,农村公为广阔延伸,覆盖辽宁、辐射东北、通航世界的公水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辽宁交通有效发挥了沿海、通道、枢纽的区位优势,为辽宁乃至东北和内蒙东部地区对外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2012-10-11 10:03]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下面,我代表省交通厅向各位简要介绍我省“十一五”以来交通事业发展情况。一、高速公。我省自1990年建成国内第一条最长的沈大高速公以来,一直在规划构建全省高速公“主骨架”,全力推进辽宁高速公网的建设。一是我们按照国家高速公总体发展规划,提前8年完成了国家“五纵七横”网规划在辽宁境内的项目,全部打通了省际间高速公大通道,为东北老工业的全面振兴及环渤海、黄海经济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二是着眼于省内区域经济发展,200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实现了省内经济大动脉的联通,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三是建设疏港主通道,拉近内地城市与沿海的距离,促进全省对外和经济合作交流。四是正在构建连通全省所有县区、重要运输集散地和产业园区的高速公网,将县区连接到全省高速公的经济大通道上,进一步助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省际间连接通道全部打通,区间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港口集疏运通道基本完善,完善的高速公网将高速、高效、便利、便捷融入百姓生活,为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2012-10-11 10:05]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为加快我省高速公建设发展,我们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制定规划,积极筹措资金,科学组织建设,确保工期和质量。“十一五”以来,累计开工建设高速公29条2564公里,相当于“十五”末期通车里程的1.45倍,建设里程实现历史性突破,建成通车2151公里。目前全省高速公通车里程已达3917公里,正向4000公里迈进。全省实现了97%的陆地县(区)通高速公,高速公密度达2.67公里百平方公里,我省在高速公网布局、整体功能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稳居全国前列。我省高速公建设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八车道规划六车道建设的沈山高速公获得了2002年国家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金;由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的沈大高速公改扩建工程实现了许多关键技术突破,为全国高速公改扩建提供了经验,获得了2008年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丹通高速公被交通运输部列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高速公典型示范工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省际旅游风景线,实现了生态环保的建设。 [2012-10-11 10:06]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二、普通公。一是以提升网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干线公的升级,全面提高了通行功能和整体形象,形成了完善的干线公网体系,为产业布局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期间我省普通公建设总里程由5.3万公里增长到10.1万公里;公密度由36.3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69公里/百平方公里;铺装面里程由3.7万公里增加到6.2万公里,占公总里程的62%;二级以上公由1.63万公里增加到2.2万公里,占公总里程的22.2%。“十一五”时期累计实施维修公里,其中干线公5996公里,县级公4731公里。在2011年全国干线公养护管理检查中,我省普通公取得了全国排名第三的历史最好成绩。 [2012-10-11 10:07]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二是在全国率先建成滨海公,全面提高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的支撑能力。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公于2009年提前一年实现全线贯通。滨海公连接了我省沿海6市、21个县区,沟通大小港口25个,连接工业园区228个、旅游景点133个,在提高沿线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加速临海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出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这条公打开了辽宁整个沿海地区的公通道,并以此为基础加密、贯通、延伸沿海地区网,对整个沿海经济带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跨越辽河入海口全长3326米的辽河特大桥提前竣工通车,成为东北地区跨径最大、主塔最高的桥梁。 [2012-10-11 10:08]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公建设,农村公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建设2万公里,至2009年底提前一年实现全省100%行政村通油的目标。农村公网络的总规模迅速扩大,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彻底改变了全省农村公的落后面貌,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辽宁农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农村公网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公交通出行,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辽宁农村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带来的实惠。 [2012-10-11 10:09]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四是按照省委省区域战略调整的决策,在经济重点开发区域,比如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区域,实施了一批重要通道的建设。沈本产业大道,沈铁2号公等一批城际区间通道为土地资源开发、产业布局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10-11 10:10]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三、港口建设。根据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协作、环渤海黄海经济圈发展和全省对外战略的需要,我们统筹规划建设分层次的港口体系和高效率的航运体系,努力形成能力适应需求、资源配置合理、功能科学完善、管理手段先进、运输组织高效的港航发展格局。 [2012-10-11 10:10]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一是继续巩固和提升现有港口的吞吐能力与服务质量。“十一五”以来,全省沿海港口抢抓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提升港口生产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对外步伐,满足了腹地经济发展对于海上运输的需求,全方位扩大了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2011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8亿吨,总量居全国沿海省份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1200万标准箱,总量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五位。 [2012-10-11 10:11]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二是在省委、省的强力推动下,我们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临港工业区、产业园区和开发区,在大连、营口、丹东、、盘锦、葫芦岛等6个港口的基础上,加快启动了丹东海洋红、盘锦荣兴、龙栖湾和葫芦岛绥中等一批具有后发优势的新港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辽宁沿海港口的整体服务能力,优化了沿海港口功能布局,全省港口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2012-10-11 10:12]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三是以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港口规模和能力为主线,全面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沿海港口累计完成投资52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2011年,我省沿海港口又完成投资21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年均投资额的2倍。今年,我们又确定了年投资200亿元的目标,截止9月底已完成投资148亿元,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十一五”以来,全省港口新增生产性泊位14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3个;新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3.4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501万标准箱。到2011年底,全省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35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1个;港口货物通过能力4.7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705万标准箱。大连港大窑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大连港新30万吨级原油码头,营口港岛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一批大型专业化码头泊位陆续建成投产,基本解决了全省沿海港口总体能力不足和泊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大连、营口为主要港口,丹东、、盘锦、葫芦岛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港口发展格局。 [2012-10-11 10:13]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四、场站建设。“十一五”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了道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市、县(区)级客运站的更新,重点打造集公、铁、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逐步实现城乡客运站场网络化。完善货运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国家公运输枢纽城市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货运枢纽,为现代交通物流业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2012-10-11 10:14]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一是全面推进市级、县区级、乡镇客运站包括候车亭的建设。努力满足全社会广大群众便捷出行的需求,满足对客运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安全管理的需要,积极服务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努力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场站出行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以省辖市和县区客运站场建设和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了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9年,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车。2011年底,省内11个省辖市中心客运站均完成升级,90%以上的市县级客运站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三分之一的乡镇拥有等级客运站,积极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客运站场基础设施功能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完善,城乡客运站网络基本形成,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 [2012-10-11 10:15]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二是货运场站建设。着重由传统的货运转换升级,瞄准和跟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场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2011年以来,重点规划建设了沈阳国际物流港陆港物流园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等货运枢纽。 [2012-10-11 10:15]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2011年,全省营运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分别达到59.74万辆和辆,运输业户数新增1.65万,全省客运班线达到7109条,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客运为主骨架、以干线公客运为纽带、以农村客运为基础,覆盖全省、通达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道旅客运输网络。2011年,全省公运输完成客运量8.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99.7亿人公里,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2%和90.2%;完成货运量15.2亿吨、货物周转量2328.5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02.7%和460.4%。公运输承担了全社会客货运量的86.6%和79.7%,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012-10-11 10:16]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十一五”以来,是全省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交通建设投资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年度投资规模连创新高。“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591亿元,为“十五”的2.5倍,其中公建设完成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到1062亿元,港口水运建设完成投资529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6倍和2.4倍。交通建设的巨额投资不仅直接拉动了全省经济,同时带动了增加就业,目前,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就业人数已超过170万人。在提供交通服务的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一次性撤消了全部普通公收费站,减轻了社会承担。高速公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累计减免通行费约25亿元,为保障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2012-10-11 10:17]
交通厅副厅长李伟:
进入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全省交通系统将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创新,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完整统一、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网络体系,为辽宁经济全面振兴、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不断优化的交通支撑和保障,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2-10-11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