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军代表
□法制日报记者朱宁宁
全国代表、江西省瑞昌市肇陈员周俊军是一名基层,这次会上,他继续呼吁“毒驾入刑”。“有效道交通安全,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毒驾’必须入刑。”
近年来,因“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引起了身为代表的周俊军的关注。“比起酒驾,‘毒驾’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毒驾’已经到了必须严厉打击的时候。”周俊军告诉记者,英国一项研究表明,酒后驾驶比正常反应时间慢12%,而吸毒后驾驶则比正常反应时间慢21%。
周俊军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惊人的调研数据。2014年,全国机关在机动车上查获吸毒人员1.9万人次(包括已造成未造成交通事故的嫌疑人),同比增长99.4%。“几乎增加了一倍,而且大多都是青壮年驾驶员。如果再下去,将给我国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毒驾入刑’势在必行。”
“我国刑法尚未对‘毒驾’的刑事责任作出明确。”周俊军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的刑事法律方面的,与酒驾相比,对毒驾肇事的后果只能根据其伤亡程度以交通肇事罪进行量刑。对单纯毒驾行为,即如果毒驾不肇事,不致人死亡或重伤,只能按照治安管理处罚办法,处以行政15天处罚。“这种惩处力度显然与‘毒驾’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不相匹配,不足以遏制‘毒驾’迅速增长局面。”周俊军说。
据了解,之前已有代表就“毒驾入刑”提出,但由于吸毒检测技术的,一线执法人员在查处“毒驾”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尿液检测技术,而这一检测技术操作繁琐,对检验的场所和人员均有较高要求,这给查处“毒驾”带来较大困难。“可喜的是,目前这种技术难题已经有了突破。”周俊军说,根据唾液的检测结果就可以作出初步的判断,如果高度怀疑,那么就可以再到专业的部门进行专业的测试,这使“毒驾入刑”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周俊军认为,“毒驾”入刑后,一方面会严厉打击“毒驾”行为;另一方面会让那些未吸毒上瘾的人们对毒品。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