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6岁的母亲称:“40岁的他自认都奔五了,也没给社会多大贡献,平平凡凡了一辈子,希望死后能让他被社会多记住几年”。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安慰伤心的老母亲
医生最后一次对童福进行检查
一生平凡的40岁青年童福,不止一次向家人袒露,活了40年没给社会多大奉献。没想到,在自己生命的尽头,老母亲李群和替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无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和双肾。成为我市第16例无偿器官捐献者。
没有花圈挽联,没有哀乐低吟,昨日下午3点整,巴南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病房内依然庄严肃穆,重症科的医护人员和几名家属一起默默的低着头,进行三分中默哀。现场,除了难以的抽泣声,再无异音……这是为死者童福做的一个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以表达大家最真诚的一份尊敬。
自认一生平凡的童福,在自己生命的尽头,无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和双肾,家人希望这能算他留给社会最后的奉献,“希望他的生命延续,希望人们多记住他几年。”
国庆走亲戚遭车祸
“前几天活生生的人,就这样没了。”在重症监护室门外, 66岁的李群和至今仍有些。难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她没有参加儿子的遗体告别仪式。
本月1日,李群和与儿子童福、女儿童美一起乘车到江津合平街道走亲戚。农用三轮车里,加机共搭乘了8个人,严重影响到车辆的稳定性。车在快到合平附近时,遇长下坡加急弯,三轮车失控侧翻。
童福颈部脊椎受伤,伤及骨髓。在巴南区人民医院救治10多天,病情仍不断恶化。昨日凌晨2时,童彻底失去了生命体征。经过市医学专家的鉴定,他已经脑死亡。他的家人,为他做了人生中最后的一个决定———捐出双肾和角膜。
希望儿子生命延续
李群和儿子童福本是九龙坡区的普通农民。2005年,农转非后成了半山村的居民。随后,童福应聘到重庆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当了工人。李群和说,要不是这次车祸,生活也会继续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
“40岁的他自认都奔五了,也没给社会多大贡献,平平凡凡了一辈子,希望死后能让他被社会多记住几年”,66岁的李群和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在儿子捐献器官的问题上,表示了赞同。
李群和说,家里人愿意捐献器官,是源于一篇报道,一位父亲为死亡的儿子捐出了遗体(本报2013年7月1日10版曾报道)。“这样不但帮助了别人,儿子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续。”
本月12日,童福病情极度恶化,被转入医院重症监护室。李群把家里的近亲叫到了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亲戚们也表示认同。当天,她们拨打了红十字会的联络电话。
器官捐献第十六人
昨日上午10时,征得家属同意,市医学专家组诊断确认童福脑死亡。随后,几位直系亲属在一份写有童福名字的《脑死亡供者捐献器官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名。
“如果捐献成功,有患者接受我兄弟的器官吗?”童福的姐姐童美小声地问。“有,现在就有病人在等着做手术。”医生告诉童美。
重十字会志愿者、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米智慧表示,童福是我市第16位无偿捐献器官者。
昨日下午,记者获悉,因童福病重多日,所捐赠器官是否适合移植?还需要相关专家进一步研究确认。截至发稿尚无结论。